其他
又一院士名单公布:10位中国学者当选!
今日话题:不升也能留,考核难度是降低了吗?
11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期间,选举产生50名新科院士。
中国学者共有10人当选,包括中科院各研究所3人,北京大学2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台湾医药大学各1人。10人中,8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也称“世界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 简称TWAS(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 ,由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卜杜勒·萨拉姆(Abdus Salam)教授倡议创建。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拥有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1400名院士,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组织。
乔杰乔杰,1964年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生殖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曾两次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步、国家科技进步奖,并获得C3中美卫生保健峰会杰出女性成就奖。
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殖医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30多年来,她致力于揭开人类生殖的奥秘,在系统研究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不育原因和临床治疗、保护和保存女性生育能力以及开发一系列新的植入前诊断(PGT)方法方面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治疗遗传病的效率。
杨维才杨维才,1964年2月14日出生于重庆九龙坡,植物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维才长期致力于利用拟南芥模式系统研究植物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并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成果。曾获200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奖章”和“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
李劲松李劲松,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干细胞与胚胎发育相关研究。率领团队建立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即“类精子干细胞”),证明其能代替精子使卵子受精产生健康小鼠(即“半克隆技术”),并利用类精子干细胞携带CRIPSR-Cas9文库实现了小鼠个体水平的遗传筛选;提出并推动基于类精子干细胞技术的基因组标签计划。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Nature, Cell Stem Cell, Nature Cell Biology等杂志发表60余篇研究论文。
洪明奇洪明奇, 中国台湾中国医科大学校长。
主要研究肿瘤机制及靶向治疗,是EGFR(HER2/neu)的主要发现者之一。对癌症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预测耐药性,对患者进行分层以进行靶向治疗,以及开发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郭子建郭子建,1961年10月出生于河北河间市,化学生物学家,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子建主要从事金属及其配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得到国家基金委化学生物学领域首个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集成及择优项目的连续资助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曾获教育部2015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意大利化学会2016年度Luigi Sacconi奖章,2020年度“亚洲生物无机化学学会杰出成就奖”等奖项。团队长期从事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研究,在生物无机传感与成像示踪、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与靶向输运及金属人工核酸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被引用1.9万次,H指数70。
张跃张跃,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任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是中国体视学会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他还兼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飞机先进材料创新联盟等十余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他也担任 National Science Open 创刊主编、 Fundamental Research 副主编,是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Nano Research 等10余种国际期刊的编委。
张跃针对先进能源开发和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一直致力于解决材料合成、功能化和服务过程中的界面工程关键科学问题。已取得的从基础到应用的成果为推动低维半导体材料的突破奠定了关键基础。张跃在 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nergy、Nature Electronics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450余篇,SCl 他引15000 余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奖11项,国际新材料协会纳米发电机和压电器件奖等多项。
朴世龙朴世龙,男,1976年4月生,朝鲜族,吉林省龙井市人。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朴世龙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领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互馈关系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百余篇。成果被Nature (4篇)、Nature Climate Change (1篇)、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2篇)杂志专文评述,入选“200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其研究已被用于提高模型对未来气候和碳循环的预测能力,并被广泛引用为中国和全球社会的知情气候政策。他是IPCC第五和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TWAS天文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奖、Xplorer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叶向东叶向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拓扑动力系统、遍历理论以及它们在组合数论中应用的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陈省身数学奖。
现为《Topological Methods in Nonlinear Analysis》,《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中国科学》、《数学学报》、《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with Applications》、《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曾担任《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Series S》编委。
段文晖段文晖,1967年生于湖南,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引用超过15000次,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2014年),获叶企孙物理奖(2013年)、3项教育部科技奖励,并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段文晖在计算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特别是在探索低维量子系统中的新奇物理现象和预测新的量子材料方面。他提出了对称主导量子输运的概念,边缘掺杂的策略和全石墨烯基电子器件的架构,这些都在量子纳米器件领域得到了广泛采用。他还在先进功能材料(如用于超高压校准的红宝石压力标度和室温二维铁电性)方面取得了多种创新发现,并预言了多种新型量子材料。
杨翠红杨翠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投入产出技术与经济预测、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利益研究、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任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副理事长。曾获TWAS Siwei Cheng Prize of Economics、中国青年科技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10余项国内外奖项。
来源:TWAS、科教小站、中国科学院等责编:Christina审核:Yoland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